对“工小美”的理性思考

工小美实践 < 来源:新余日报   发布时间:2019-04-11

A-A+

“工小美”是新余的特点,也是发展的名片,“小”是既成的现实,不是主观能够改变的。因此,“工小美”实际上就是做好“工”与“美”的文章。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,发展工业,可能影响生态;保护生态,也有可能影响工业。破解这一难题,是对领导力、执行力以及协调力的一大考验。
 

我市提出争当全省“三区两典范”,其中争当美丽中国“江西样板”特色区,争当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和精美特新中小城市典范,与“工”“美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。因此,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,力争工业城市中生态最美,生态城市中工业最强,这才堪称中小城市典范。
 

我们在“工小美”的生动实践中,关键要做到“四态合一”。一是着力发展高端化的城市业态,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,筑牢“产业之基”,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进行招商引资,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,积极构建钢铁深加工、新能源、装备制造业、光电信息和现代化农业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。二是着力培育特色化的城市文态,凝聚城市的“文化之魂”。注重传承和利用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,突出抓好“七夕节”“抱石文化节”“中国(新余)麻博会”等具有唯一性文化项目,深入挖掘仙女湖的文化内涵,将自然景观、人文习俗和传统技艺结合起来,使神话传说从天上落到地上生根开花。三是着力构建优质化的城市生态,展示宜居城市的“自然之美”。依托新余“山、水、田、林”的自然禀赋,切实抓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和滨水空间打造,用全面贯穿的绿道体系覆盖全城,构筑“虽由人作,宛若天生”的都市景观。四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形态,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。城市形态,集中体现为城市的建筑群落和基础设施,这是展现城市风貌、承载城市功能的硬件支撑。科学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,是“工”与“美”协调发展,相得益彰,“工”中寓“美”,“美”中藏“工”。
 

我们在实践中,要按照市委书记蒋斌说的那样,善于运用辩证思维,强化系统谋划;善于“弹钢琴”,防止“单腿跳”。通过不懈努力,新余成为中小城市典范为期不远矣。

编辑:hlwx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