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好“三张牌” 再铸“工小美” 我市工业经济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
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之时,渝钤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:新钢公司热力奔涌,Q345C品种板材生产线川流不息,老牌企业依然活力四射,焕发出勃勃生机;仙女湖岛屿散落如珠,草木葱茏,湖水清澈碧透;凯光生态度假村内树荫斑驳、花香沁鼻,游人如织,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……工业经济和生态建设在我市实现完美融合。2017年,全市新签约项目355个,总投资619.47亿元,其中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,总投资278亿元。2018年1-2月份,全市新签约项目52个,总投资69.55亿元。一批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优强项目相继落户,有力舞起了工业经济的“龙头”,托起了产业腾飞的“双翼”。
依托钢铁产业基础优势,打好延伸牌。依托钢铁生产优势,大作延伸、创新、提升文章,在做强优势环节上发力。2017年以来,引进投资15亿元的深圳联天钢桥技术工程,投资10亿元的硅钢片生产,以及冷轧钢带及汽车零部件、特钢精深加工等一批配套项目。针对带钢、硅钢等领域,进行强链招商,通过做强产业链的优势环节,带动钢铁产业的提质升级,钢铁产业在补链强链中不断壮大,迈出了在非钢产业上再造一个“新钢”的崭新步伐。在下游延伸配套上用功。装备制造是耗钢产业,我市钢铁原材料丰富,成功吸引众多相关企业落户。在大项目上,引进投资3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、投资20亿元的宁夏锦绣轻量化物流装备生成基地项目;在小项目上,目前已落户21家浙江乐清及温州的五金企业,签约总额达16亿元。
依托新生动能集聚优势,打好配套牌。当前,我市正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,力争在产业链上做文章,充分发挥赣锋锂业、雅保锂业等已落户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,按照“以大引小、以配套引终端”的思路,进行补链招商。2018年1月新签约引进投资15亿元的年产1.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钾、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,引进投资10亿元的光伏电站项目,另有一批锂电项目在谈。目前全市拥有锂电企业51家,已基本打通了锂矿原料至锂离子电池生产各个环节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,锂盐年产能规模达7.5万吨,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,在前景宽广的锂电“蓝海”中抢占了先机。
依托生态文化底蕴优势,打好特色牌。在培育壮大现有主导产业招商的同时,我市十分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引进,依托“仙女下凡之地”“中国夏布之乡”两张独一无二的国字号招牌,挖掘特色内涵,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点、转型发展的新方向,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。2017年引进投资30亿元的渔仙旅游特色小镇、投资10亿元的航空运营基地项目,以及仙女湖智慧旅游、码头改造、龙王岛提升改造等一批亿元以上的配套项目,2018年2月引进投资25亿元的春风长绿国际生态度假主题公园项目。随着一批特色鲜明又实力雄厚的项目引入,进一步做强了我市生态文化底蕴的优势,使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齐头并进,为实现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